文/曾滔
\r\n
5月30日,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,其點火電纜、發射平臺特控電纜和座椅緩沖器均出自“湘潭制造”。在這之前,中宣部授予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步炎“時代楷模”稱號,其研發的“海牛Ⅱ號”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鉆機系統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鉆231米,刷新深海海底鉆機的世界紀錄。“神舟”飛天,“海牛”潛海……這頗有意思的“上天”與“入地”之呼應,正是當下湘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力見證。
\r\n
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。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,面向發展新坐標,站在發展新起點,湘潭堅定“抓創新就是抓發展,謀創新就是謀未來”的發展信條,緊緊扭住“創新”這個“牛鼻子”,努力通過創新打開新局面、培育新動能、塑造新優勢。“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榜第58位、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第65位”“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全省第一、技術合同成交額占GDP比重全省排名第一”……一串串亮眼的數字生動說明,“創新”已成為湘潭的一個閃亮標簽,正強勢助力湘潭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全速進發、搶占先機。
\r\n
堅持企業是創新之基。企業是創新的重要基石,是推動創新的主力軍。要讓創新的活力充分涌流,離不開企業主體的銳意進取,離不開市場主體的積極主動創新。近年來,湘潭各類企業創新熱情不斷迸發,得益于湘潭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,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通過持續健全企業創新激勵機制,著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不斷深化“產學研用金”深度融合等舉措,讓企業創新“底子”厚、“底氣”足,實現了“要企業創新”到“企業要創新”的轉變,也實現了各類創新“從無到有”“從木到林”“從智到金”的突破。
\r\n
堅持環境是創新之源。環境是創新的動力源泉,創新的成功,需要良好的環境提供支撐。近年來,從堅持“兩個毫不動搖”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到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;從構建科技創新評價體系,到完善創新考核、激勵與容錯機制;從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位居全省第二,到縱深推進優化營商環境“一號工程”……湘潭全方位、多角度營造的尊重創新、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,點燃了創新創造的激情,讓各類創新創業主體的活力競相迸發,形成百舸爭流、千帆競發的大好局面。
\r\n
堅持人才是創新之本。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,創新之道,唯在得人,創新驅動的本質實際上是人才驅動。要實現高水平創新,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的創新人才,要靠一支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結構合理、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。近年來,湘潭深入實施“人才強市”戰略,大力開展“聚才湘潭 \r\n價值蓮城”十大人才行動,做足“引、育、用、留”四篇文章,以產業攬才、搭平臺聚才,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,推動人才“第一資源”轉化為高質量發展“第一動力”。
\r\n
惟創新者進,惟創新者強,惟創新者勝。新征程上,創新引領湘潭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有勁、越走越堅實、越走越廣闊。這是開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賽道,也是贏得主動、贏得優勢、贏得未來的快車道。這條道路,最終指向的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湘潭的美好未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
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:"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"、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、"益陽電視新聞網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圖片和音、視頻稿件),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
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: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,違者追究責任
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
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和我們聯系。新聞糾錯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